(资料图片)
中国网襄阳4月17日讯眼下,正值水稻育苗关键期,湖北襄阳宜城市采取“工厂化”育秧技术,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育秧,加快育苗速度,有效提高育秧的质量和效率,为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和丰产丰收奠定基础。
16日,在宜城杨光农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,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在机器上摆放育秧盘、装填育秧基质和水稻种子,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马力全开,一派繁忙景象。早一批育下的水稻种子已冒出嫩绿的“头”,生机勃勃。
“这是我们合作社第一批订单培育的秧苗,有600多亩,经过20多天的培育,即可插秧。”宜城市杨光合作社负责人杨忠志正在检查秧苗的长势,“已对51台插秧机进行检修,加装北斗系统以及无人驾驶辅助系统。”
据了解,杨光合作社采用“工厂化”育秧技术,每天能育秧10000盘,为500亩水稻供苗。可有效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出苗时间长、温度湿度难控制、产量不稳定、病虫害对秧苗的侵扰等问题,提升水稻产量。目前,杨光合作社的育秧机插订单在去年6000亩的基础上翻了一倍,达到了12000多亩。
近年来,宜城市实施科技强农政策,大力培育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,推进水稻生产育秧、插秧、收割的全程机械化。截至目前,全市机械化育秧机插覆盖面积达30万亩,落实水稻种植面积56万亩。
“目前,宜城市拥有各类插秧机2000多台,已经对400多台加装了北斗辅助驾驶系统,预计在5月6号机插工作全面展开。”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负责人陈兴忠说,“同时还延长了服务链条,增派技术力量深入育秧中心指导育秧服务,对后期的烘干设备进行了检查,为三夏生产做好了一切的机械准备。”
(通讯员:钟军、李锋、陈兴忠)
X 关闭
-
【助企纾困】江都农商行出台十项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江都农商行第一时间统筹部署,持续加大助企纾困金融支持力度,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服务工作质
-
“大春不足小春补” 小春作物为农户打开增收新路
近年来,受全国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,宾川县拉乌乡大春传统支柱产业核桃产业颓势明显。拉乌乡党委、乡政府积极思变,理清发展思路,树立大春
-
一墒墒蔬菜长势喜人 村民“钱袋子”鼓起来了
三月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,山清水秀,春意盎然。走进贵马村河畔1000亩连片农田,一墒墒蔬菜长势喜人,村民们正忙着采收
-
楚雄市新能源公交车占公交车总数的72%
近日,楚雄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结合公交线路营运情况,再次将部分线路的54辆燃油公交车更换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。截至目前,全市运行的533